发布日期:2025-04-13 11:57 点击次数:140
罗慎镇,字雅怀,号宗人,排行老六。1902年11月26日在湖南省衡山县出生。
父亲罗国理是乡里的团总。母亲贺氏外柔内刚,对罗慎镇影响很深。
1、从小学到大学
1916年,14岁的罗慎镇从本村的新式小学毕业,并在17岁的时候迎来了1919年的五四运动,同时到来的还有父母安排的包办婚姻。
25岁的时候,罗慎镇在武汉给家里写了一封离婚书,劝离了自己的妻子。
五四运动那年秋天,罗慎镇到长沙读中学。念了四年中学,参加了反张敬尧等不少进步活动。
1923年暑假,21岁的罗慎镇去到北京,第二年暑假考上了山东的私立青岛大学的工科预科。
1925年,23岁的罗慎镇到美丽的青岛大学念起了预科。在校园里,他开始了创业生涯,以每股5元吸引投资,筹集到了300元资金,生产售卖纱布、墨水、肥皂等日用品,但不到一年就倒闭了,股本都没有收回来。
1926年夏天,预科毕业的罗慎镇经上海到了广州,广州是当时的革命圣地,报考了中山大学工学院,结果因为二外德语差劲,没有被录取。
在过上海时,罗慎镇见到了中共江苏省委书记侯绍裘。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接触到了马列主义的罗慎镇决定毕生投入革命运动中去。
1926年秋天,没考上大学的罗慎镇回到家乡湖南,搞起了农民运动。顺道安排自己的弟弟罗湘考取了黄埔军校,只是黄埔六期生的弟弟毕业加入了国民党阵营,直到解放前夕才在家乡加入了人民军队。
2、秋收起义
1927年,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罗慎镇经武汉念书的同学介绍,来到武昌中山大学理学院读书。在这里,罗慎镇在青岛大学的同学好友彭明晶介绍他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25岁的罗慎镇转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7年7月15日,继蒋介石之后,汪精卫在武汉也叛变了革命。罗慎镇被湖北省委农民部派到了通城县做农民运动。
八一南昌起义和汉口八七会议后,秋收暴动列上了议程。
罗慎镇组织了通城农民自卫军,会合了崇阳南下的农民自卫军,一起攻下了通城县城。王武扬任总指挥,罗慎镇任党代表。
1927年9月初,罗慎镇带着最后剩下的100来人农民自卫军来到江西修水县桃树港,在这里恰好遇到了错过了南昌起义的武昌国民政府警卫团,就进行了合编。
罗慎镇部被编为了特务连,连长谭希林,罗慎镇继续做党代表。
中央特派员毛泽东来了,领导了湘赣边的秋收起义,共4个团,5000人。罗慎镇所在的武昌警卫团是第一团。
从此,罗慎镇就成了毛泽东的嫡系。
1927年9月29日,三湾改编。此时起义部队已不足千人,被编成了7个连,从此支部建在了连上。
罗慎镇继续担任特务连党代表。特务连连长是曾士峨,副连长张宗逊。
1928年4月底,26岁的罗慎镇成为了红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一团三营的党代表,营长是伍中豪。
红四军是毛泽东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以后合编组成的。
1929年7月,毛泽东在红四军七大上被踢出了自己创建的红军的领导岗位,罗慎镇在会上支持了毛泽东,但是没有用。会后,陈毅去了上海,向中央汇报情况。
1929年9月,红四军第八次代表大会,罗慎镇继续主张请回毛泽东,未果。
1929年10月30日,27岁的三营党代表罗慎镇在攻打广东梅县时腰部负伤,是谭政把他抬下了火线。
罗慎镇硬挺到长汀,才住进了傅连璋的医院治疗。
1929年12月初,著名的古田会议,也就是红四军九大,毛泽东回归前委。一直支持毛泽东的罗慎镇也被当选为前委委员。
1930年6月,28岁的罗慎镇已经成为了红四军政委,军长正是年轻的林彪。毛泽东此时是红一军团政委,朱德则是军团长。
3、长征
1931年8月,第三次反围剿中,因为丢失了大批缴获的敌人枪支,罗慎镇被免去了红四军政委职务。
1932年3月,30岁的罗慎镇成为红一军团的政治部主任。与他搭档的是林彪军团长、聂荣臻军团政委。
1933年6月,第四次反围剿后,31岁的罗慎镇被调离红一军团,到江西军区去做政治部主任了。不久又回到总政治部做巡视员。被贬了。
1934年9月21日,江西兴国县,红八军团组建,7000人,罗慎镇去到红八军团继续做政治部主任。军团长是周昆,政委黄甦。这是支偏师。
红八军团随中央红军参加了长征,到贵州黎平时只剩下了千把人,被撤销编制,并入了红五军团。罗慎镇继续干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但实际没有到职,调到总政治部去做巡视员了。
1935年6月,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33岁的罗慎镇终于回到了红一军团,只不过做的是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是朱瑞。
罗慎镇随着红一军团胜利到达了陕北,并随红一军团参加了东征山西。
1937年5月,35岁的罗慎镇与林月琴在延安结婚。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爆发。
1937年7月10日,罗慎镇被任命为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自1933年6月起,整整四年后,罗慎镇终于升职回到了自己四年前的职位上。
4、八路军115师
1937年8月25日,红军改编为了八路军。
红一方面军的红一军团、红十五军团及陕南红军第七十四师合编为八路军第115师。
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慎镇。
115师的军政委员会由林彪、聂帅、罗慎镇、周昆、肖华组成。
只是,参谋长周昆后来逃走了。
1937年10月22日,中央恢复了我军的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制度。聂帅回归115师政治委员。罗慎镇继续为政治部主任。
115师下辖三四三旅,三四四旅及独立团,全师共1.5万人。115师于陕西省三原县云阳真实行的改编。
1938年3月1日,师长林彪被阎锡山部队误伤而返回了延安。
这以后115师的全面领导工作即由罗慎镇负费,任115师政治委员。
三四三旅旅长陈光为代理师长。
5、在山东
1938年12月20日,罗慎镇、陈光率领115师领导机关和杨勇的686团,从晋西向山东进军。途径晋东南十八集团军总部驻地,朱德总司令会见了罗慎镇。随后,115师以东进支队名义向山东进发。
1938年12月27日,根据中央的决定,我党领导的山东各地区抗日起义武装组成八路军山东纵队,共有2.4万余人。张经武任指择,黎玉任政治委员。
1939年3月2日,37岁的罗慎镇率东进支队进入了山东,到达鲁西郓城地区。随后进入泰山西部地区,与黎玉的山东纵队第六支队会师。
1939年5月,敌人5000人马扫荡泰西地区,罗慎镇当时不在师部,115师在陈光的指挥下歼敌联队长以下1300人,夜间突出了包围圈,但我军受到了不少损失。
1939年6月,徐向前、朱瑞到达鲁中地区。徐向前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朱瑞任政治委员。
中央决定,徐向前的第一纵队统一指挥山东及苏北我军。
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为山东分局,朱瑞任书记。
1939年7月31日,山东分局向中央、北方局建议:山东成立军政委员会,以朱瑞、徐向前、郭洪涛、罗慎镇、陈光、黎玉为委员,朱瑞兼书记。8月9日,北方局批准这一建议。
1940年6月,徐向前离开山东,去了延安。
1940年6月23日,军委总政治部任命肖华为115师政治部主任。罗慎镇不再兼任。
1940年7月,陈士榘为115师参谋长。
1940年8月8日,中共中央指示: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纵队、115师驻地应靠拢。
115师主要领导同志应参加山东分局,为委员,以实现山东军事的统一领导。
山东纵队此时有5个旅,4个支队,共5万人马。
1941年1月,军委继续指示,山东纵队应靠近115师师部及分局,以便于统一指挥和能更多得到115师的帮助。
1941年3月,115师指挥机关移至临沂以北青驼寺附近,与山东纵队靠拢。
看来还是罗慎镇主动去靠近了黎玉呀!
1941年8月,中央书记处指示,我军在山东力量近8万人,而作战指挥至今尚未统一。
山东分局、115师师部、山东纵队指挥部靠近,以分局会议为统一山东党政军民的领导机关。
山东分局由朱瑞、罗慎镇、黎玉、陈光组成,朱瑞为书记。山东纵队归115师指挥配合作战。
新的山东军政委员会,罗慎镇、黎玉、陈光、肖华、陈士榘、罗舜初、江华七人为委员,罗慎镇为书记。
中央强制统一了山东领导机关。
1941年11月29日,山东分局机关及师直一部在费县以北的大青山受敌人合击,损失较大,战工会秘书长陈明及国际友人希伯等牺牲。
自1941年起,39岁的罗慎镇就患了严重的肾脏病,经常便血,一直带病坚持工作。
1942年1月20日,军委指示,山东纵队所属部队统划为地方军。山东纵队改为山东军区。胶东、鲁中、鲁南均成立军区。鲁南编一个主力旅归115师建制。
115师统一指挥全山东部队,包括军区。
6、山东新时期
1942年4月,刘少奇由苏北来到山东。刘少奇在山东分局所在地滨海区临沭县的诸繁村召开了分局与山东军政委员会联席会议,并分别同山东领导人谈话交换意见。重点研究了减租减息、发动群众和正确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方针的问题。
1943年3月12日,军委决定:
罗慎镇为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为115师政治委员、代师长。
陈光回了延安。
黎玉为山东军区副政治委员。
山东军区下辖鲁中、滨海、鲁南、冀鲁边、清河、胶东等六个军区。下面共划分为20个军分区。
1943年4月,41岁的罗慎镇因操劳过度,肾病严重发作。他应陈毅之邀,到新四军驻地,请国际友人、奥地利医生泌尿系统专家罗生特治病。罗生特是由上海来新四军的。由于缺少必要的医疗设备,罗慎镇的肾脏病未能完全查明原因。以后他就返回山东坚持工作,有时不能骑马,就坐在担架上指挥作战。
1943年5月,山东分局在朱瑞主持下,召开了扩大会议,作出山东抗战五年来的工作总结。
1943年6月30日,冀鲁边军区司令员邢仁甫指派其亲信暗杀了副司令员黄骅等人。邢仁甫随即叛变投敌。
1943年8月,中央调朱瑞去延安,罗慎镇继任山东分局书记。
山东分局、山东军区、115师,至此都是罗慎镇一人所一元领导的了!
1945年4月,伟大的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43岁的罗慎镇因工作关系没有出席。
七大选举罗慎镇为中央委员,黎玉、万毅为候补委员。
1945年7月7日,罗慎镇在《大众日报》上发表《处在总反攻前夜的山东解放区》。
山东解放区有1700万人口,20万八路军的正规军、游击队,50万民兵与几百万人民自卫武装。
这是经过七年的苦斗创造出来的。当前整个的形势是新局面的到来,处于总反攻的前夜。
我们将以更加兴奋的心情、坚定的意志去完成这一历史任务。
1945年8月10日,日本政府发出乞降照会。
1945年8月中旬,山东全省部队进行整编。共编为8个师,12个警卫旅,4个独立旅,共27万人。分五路向敌占城市和交通要道大举进军。
1945年9月19日,中央发出《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部署给各中央局的指示》,要求山东主力及大部分干部迅速向冀东及东北出动。调罗慎镇到东北工作。
10月,军委来电,东北方面主要靠山东出兵,罗慎镇率轻便指挥机关,日内去东北。
中央还决定,陈毅到山东工作。
1945年9月至10月,罗慎镇组织山东部队6万余人,地方干部4000余人,分三批经海陆两路去东北。
留在山东的还有40多个团,包括四师、八师等主力部队。
10月上旬,陈毅到达山东临沂,罗慎镇向他介绍了形势和部队情况。
1945年10月24日,罗慎镇率指挥机关从黄县龙口乘船渡海去东北,在辽宁金县以东貔子贫登陆。然后到辽阳,11月到达沈阳。12月就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
接下来,就是耳熟能详的东北解放战争时期了。
最后
读高小时,国文老师取诗经“桓桓于征”之意,为罗慎镇改名罗荣桓。
不消说,想必读者朋友们早就知道本文的主人公就是罗荣桓元帅了。